论文:产业结构路线图表征与定量分析
内容/大纲:...
1。简介
2.产业结构路线图及其衡量
3.中国产业结构路线图特点
4.产业结构变化与GDP增速的相关性
5。产业结构与GDP增速的差距
6。结论与讨论我国GDP的一阶差分序列(ΔGDP)与产业结构差距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可以通过建立ΔGDP与产业结构差距之间的回归模型来预测GDP。
2。产业结构路线图及其测量
1 仿射几何坐标系
本文所说的产业结构(层次)是指第一、二、三产业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记为(A1 ,A2,A3),满足0≤A1,A2,A3≤100%,A1+A2+A3=100%。几何上,如果建立三维笛卡尔坐标系,则(A1,A2,A3)的范围是第一极限上的等边三角形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0,0,1)。 , (0,1,0), (1,0,0)。因此,为了简单直观地描述产业结构层次,我们可以用等边三角形建立仿射几何坐标系,如图1所示。 表示第一产业的坐标方向,表示第_产业的坐标方向。工业,|CA|=|CB|=100%。假设P(A1,A2,A3)是某个产业结构水平。如何表示三角形ABC内的点P?分别在CA和CB上取P1和P2,使|C P1|=A1,|C P2|=A2,画平行四边形CP1P2P唯一确定P。很容易计算出|PP3|=A3,即行业比重越大,P点越高;反之,三角形ABC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唯一对应于某种产业结构水平。因此,这种仿射几何坐标系可以用来描述产业结构。
2 产业结构路线图及几种演化形态
假设某个或地区的历史产业结构水平构成一个时间序列。根据仿射几何坐标系的平行四边形规则,三角形内的每个点都可以被描述,将这些点按时间t的顺序用线段连接起来所得到的折线称为该国家或地区某个时期的产业结构路线图。这段历史。采用这种描述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看到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根据佩蒂-克拉克的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一般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变动规律是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表现为三角形向右移动的路线图;一般对于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说,其特点是工业比重不断增加,其路线图呈现上升趋势。
表一:各地区对应的产业结构水平格局
各地区各产业占GDP比重排序
L1 A1 > A2 > A3
L2 A1 > A3 > A2
M1 A2 > A1 > A3
M2 A2 > A3 > A1
H1 A3 > A1 > A2
H2 A3 > A2 > A1
图2将产业结构水平分为L、M、H三个区域,分别代表低、中、高三个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如果某个产业结构层级的仿射坐标落在L区域,则说明该产业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于其他产业;同样,M区域上的点对应于工业占GDP的比重。该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于其他产业结构水平; H区的点对应的是该行业占GDP比重大于其他行业的结构水平。
每个区域又分为两个子区域。例如,L1中的点对应的产业结构等级为:A1>A2>A3; L2中该点对应的产业结构水平为:A1>A3>A2。其他详细信息请参见表 1。
根据佩蒂-克拉克定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一般都是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移动,体现在从L区到M区再到M区的产业结构路线图上。到H区。 。结合Simon Kuznets(1985)[1](p.151)和本文收集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具体的产业结构演化过程。
3产业结构测度
为了测算两个产业结构层次之间的距离,我们采用空间有向欧氏距离作为测度,假设P(A1,A2,A3),Q(B1,B2, B3) 为两个产业结构水平,则 P 到 Q 的距离定义为:
(1)
正负号的选择依据如下规则:
1) 对于发展国家或地区,如果A1B2,则取负号,否则取正号。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主要经济增长是工业增长。
2)对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果A3>B3,则取负号,否则取正号。这是因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产业增长上。
当距离为负值时,表明产业结构发生反向变化。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经济调整时期或人为干预经济活动时期。
表2:几种_具体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_演进方式 起止年份
英国 H1—M2—H2 1801-2000
美国 L1—M2—H2 1839-2000
法国 M2—H2 1896-2000
日本 L1—M2—H2 1879-2000
印度 L1—L2—H1 1970-2000
中国L2—L1—M1—M2 1952-2005
3。中国产业结构路线图的特点
1几个_产业结构路线图比较
下面将比较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以及韩国、印度、中国七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路线图。基于上一节的讨论,我们收集了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以韩国、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见表4至表4)。 6). A1、A2、A3 列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水平。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的各国产业结构路线图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代表了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路线图朝右上方,前进的方向是向上的。路线笔直,速度缓慢。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结构层次非常相似。韩国的产业结构路线图呈现先向右后向上的趋势。 1994年后工业比重已达50%以上,接近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水平。印度路线图的特点是总体呈锯齿状向右上方弯曲,其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接近韩国1970年代初的水平。
2中国产业结构路线图及其特点
表3:历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起止年份GDP增量(亿元)产业结构距离(%)
1952年— 1956 349.0 9.75
1956—1960 429.0 26.36
1960—1966 411.0 -17.41
1966—1969 69.9 -3.15
1969—1976 1005.8 12.01
1976—1981 1918.7 1.41
1981— 1990 13685.5 11.66
1990—1995 42246.1 9.37
1995—2005 121527.0 10.27
解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路线图首先呈现出整体向右曲折的过程。 1952年至1956年,完成所有制改造,产业结构右移9.75%(%),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大,国内生产总值增加349亿元。 1956年至1960年,包括“大跃进”时期,产业结构右移26.36(%)。这主要是由于人为干预经济规律,过度重视重工业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
特别是1960年至1961年,一年的产业结构距离为-17.96(%)。 1966年至1969年是“_”的高峰期,产业结构距离为-3.15(%),GDP仅增长69.9亿元。国民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1969年至197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5.8亿元,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产业结构差距为12.01(%),主要体现在工业恢复发展上。 1976年至1981年,五年产业结构距离为1.41(%),但相邻年份产业结构距离出现一定波动。 1981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距离为11.66(……(未完,全文共20634字,目前仅显示371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集《论文:产业结构的路线图表示及量化分析》)
1。简介
2.产业结构路线图及其衡量
3.中国产业结构路线图特点
4.产业结构变化与GDP增速的相关性
5。产业结构与GDP增速的差距
6。结论与讨论我国GDP的一阶差分序列(ΔGDP)与产业结构差距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可以通过建立ΔGDP与产业结构差距之间的回归模型来预测GDP。
2。产业结构路线图及其测量
1 仿射几何坐标系
本文所说的产业结构(层次)是指第一、二、三产业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记为(A1 ,A2,A3),满足0≤A1,A2,A3≤100%,A1+A2+A3=100%。几何上,如果建立三维笛卡尔坐标系,则(A1,A2,A3)的范围是第一极限上的等边三角形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0,0,1)。 , (0,1,0), (1,0,0)。因此,为了简单直观地描述产业结构层次,我们可以用等边三角形建立仿射几何坐标系,如图1所示。 表示第一产业的坐标方向,表示第_产业的坐标方向。工业,|CA|=|CB|=100%。假设P(A1,A2,A3)是某个产业结构水平。如何表示三角形ABC内的点P?分别在CA和CB上取P1和P2,使|C P1|=A1,|C P2|=A2,画平行四边形CP1P2P唯一确定P。很容易计算出|PP3|=A3,即行业比重越大,P点越高;反之,三角形ABC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唯一对应于某种产业结构水平。因此,这种仿射几何坐标系可以用来描述产业结构。
2 产业结构路线图及几种演化形态
假设某个或地区的历史产业结构水平构成一个时间序列。根据仿射几何坐标系的平行四边形规则,三角形内的每个点都可以被描述,将这些点按时间t的顺序用线段连接起来所得到的折线称为该国家或地区某个时期的产业结构路线图。这段历史。采用这种描述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看到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根据佩蒂-克拉克的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一般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变动规律是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表现为三角形向右移动的路线图;一般对于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说,其特点是工业比重不断增加,其路线图呈现上升趋势。
表一:各地区对应的产业结构水平格局
各地区各产业占GDP比重排序
L1 A1 > A2 > A3
L2 A1 > A3 > A2
M1 A2 > A1 > A3
M2 A2 > A3 > A1
H1 A3 > A1 > A2
H2 A3 > A2 > A1
图2将产业结构水平分为L、M、H三个区域,分别代表低、中、高三个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如果某个产业结构层级的仿射坐标落在L区域,则说明该产业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于其他产业;同样,M区域上的点对应于工业占GDP的比重。该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于其他产业结构水平; H区的点对应的是该行业占GDP比重大于其他行业的结构水平。
每个区域又分为两个子区域。例如,L1中的点对应的产业结构等级为:A1>A2>A3; L2中该点对应的产业结构水平为:A1>A3>A2。其他详细信息请参见表 1。
根据佩蒂-克拉克定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一般都是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移动,体现在从L区到M区再到M区的产业结构路线图上。到H区。 。结合Simon Kuznets(1985)[1](p.151)和本文收集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具体的产业结构演化过程。
3产业结构测度
为了测算两个产业结构层次之间的距离,我们采用空间有向欧氏距离作为测度,假设P(A1,A2,A3),Q(B1,B2, B3) 为两个产业结构水平,则 P 到 Q 的距离定义为:
(1)
正负号的选择依据如下规则:
1) 对于发展国家或地区,如果A1
2)对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果A3>B3,则取负号,否则取正号。这是因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产业增长上。
当距离为负值时,表明产业结构发生反向变化。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经济调整时期或人为干预经济活动时期。
表2:几种_具体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_演进方式 起止年份
英国 H1—M2—H2 1801-2000
美国 L1—M2—H2 1839-2000
法国 M2—H2 1896-2000
日本 L1—M2—H2 1879-2000
印度 L1—L2—H1 1970-2000
中国L2—L1—M1—M2 1952-2005
3。中国产业结构路线图的特点
1几个_产业结构路线图比较
下面将比较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以及韩国、印度、中国七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路线图。基于上一节的讨论,我们收集了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以韩国、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见表4至表4)。 6). A1、A2、A3 列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水平。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的各国产业结构路线图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代表了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路线图朝右上方,前进的方向是向上的。路线笔直,速度缓慢。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结构层次非常相似。韩国的产业结构路线图呈现先向右后向上的趋势。 1994年后工业比重已达50%以上,接近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水平。印度路线图的特点是总体呈锯齿状向右上方弯曲,其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接近韩国1970年代初的水平。
2中国产业结构路线图及其特点
表3:历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起止年份GDP增量(亿元)产业结构距离(%)
1952年— 1956 349.0 9.75
1956—1960 429.0 26.36
1960—1966 411.0 -17.41
1966—1969 69.9 -3.15
1969—1976 1005.8 12.01
1976—1981 1918.7 1.41
1981— 1990 13685.5 11.66
1990—1995 42246.1 9.37
1995—2005 121527.0 10.27
解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路线图首先呈现出整体向右曲折的过程。 1952年至1956年,完成所有制改造,产业结构右移9.75%(%),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大,国内生产总值增加349亿元。 1956年至1960年,包括“大跃进”时期,产业结构右移26.36(%)。这主要是由于人为干预经济规律,过度重视重工业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
特别是1960年至1961年,一年的产业结构距离为-17.96(%)。 1966年至1969年是“_”的高峰期,产业结构距离为-3.15(%),GDP仅增长69.9亿元。国民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1969年至197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5.8亿元,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产业结构差距为12.01(%),主要体现在工业恢复发展上。 1976年至1981年,五年产业结构距离为1.41(%),但相邻年份产业结构距离出现一定波动。 1981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距离为11.66(……(未完,全文共20634字,目前仅显示371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集《论文:产业结构的路线图表示及量化分析》)